黑龙江省商务诚信公共服务管理平台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政管理 > 正文

央行:地方征信平台助力企业获得融资支持3.59万亿元

2022-10-12 15:27:04 来源:源点信用

  为监测评估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,人民银行继续组织开展了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和指标填报,从使用情况、可得性、质量等多维度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情况。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(2021年)》。

  从综合指标数据和相关情况来看,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,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,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

  《报告》详细分析了2021年度的普惠金融重点指标,其中包括信用建设等详细内容。

 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持续增长。

 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覆盖各类正规放贷机构,为我国几乎所有有信贷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,成为世界规模最大、收录数量最多的征信系统。截至2021年末,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1.3亿人,收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数为9039.1万户;其中收录小微企业4578万户,收录个体工商户1200.9万户。

  近年来,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不断优化个人信用信息互联网服务平台、网银、手机银行、银联云闪付、自助查询机以及现场临柜查询等查询渠道建设,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查询服务;疫情期间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征信服务不断档,积极开展异议处理,切实保障信息主体征信权益。

  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数量持续扩大。

  人民银行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,不断扩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覆盖面,逐步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信息,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。截至2021年末,累计为全国1.56亿农户开展信用评定,同比增长18.20%;收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2.81万个。大力推进“信用户”“信用村”“信用乡(镇)”的评定和创建。

  截至2021年末,评定信用户1.07亿个,信用村24.5万个,信用乡(镇)1.29万个。同时,积极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,对于信用评价良好的农村经济主体,在授信额度、贷款利率、贷款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,充分发挥示范效应,带动更多农村经济主体主动守信,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。

  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担保人为小微企业的登记量持续增长。

  2021年,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担保人为小微企业的登记笔数为505.6万笔,同比增长83%,占当年登记总量的87%。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有助于促进动产资源有效转化为抵质押品,便利各类机构更好开展动产担保融资业务,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质押物、融资难问题。

  同时,统一登记实施后,过去多头登记、查询的情况得以改变,小微企业可7*24小时在线自主办理登记、查询,登记流程简单,查询效率提高,成本明显降低。多个省市积极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,盘活动产资源,提升金融机构放贷意愿。如,浙江、西藏、重庆、贵州、吉林等多地发放“生物活体”抵押贷款;浙江温州率先创新民宿经营权质押贷款;福建省南平市发放以企业应收“财政奖励款权利”为质押品的“资源循环”绿色贷款。

  企业征信市场有效助力小微企业获得融资。

  截至2021年末,人民银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34家,较上年增加3家;2021年全年,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累计向金融机构及商事主体提供各类征信服务103亿次。人民银行大力培育、发展企业征信市场,指导企业征信机构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创造性地挖掘分析小微企业非信贷信用信息,创新征信产品和服务,为有效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征信支持。人民银行监测的7家企业征信机构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末,7家机构累计助力310.26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融资1.8万亿元;其中信用贷款7390.72亿元,占比41.08%;平均贷款利率6.6%,贷款不良率1.17%。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。

  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》和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的通知》,指导分支机构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,配合地方政府建设地方征信平台,推进金融、政务、公用事业、商务等不同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应用,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。

  截至2021年末,全国已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10余家。2021年各地方征信平台助力100多万户企业获得融资支持3.59万亿元。同时,人民银行指导建设“长三角征信链”“珠三角征信链”“京津冀征信链”,有效推进区域涉企信用信息互联互通。